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咨询电话: 0451-86413921)
专业剖析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历史悠久、方向齐全、师资雄厚、成果突出、人才辈出,专业可以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我国最早的“金属学、热处理及热处理车间设备专业”。自诞生至今,不断丰富“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材料和热处理专业人才,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热处理教育的发源地”。1981年成为我国首批建立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98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点;国家首批“211”和“985”重点建设专业。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A档;在哈工大“2511”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中,被规划为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2019年获批教育部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2020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历经近七十年的发展,立足航空航天、服务国防,将材料热处理专业拓宽到新材料的设计、研制与应用,研究方向包括轻质高性能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空间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材料改性、材料模拟与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等,涵盖材料设计、制备、表征和制造为一体的学科体系,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等方面获得一批突出成果,服务于长征运载火箭、载入航天、探月工程、霍尔电推力器、高马赫飞行器等一大批国家重大工程,多种材料运用在国庆七十周年的阅兵装备中。
人才培养
专业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培养能够引领未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专业秉承了哈工大的优良传统,主要培养特点为:厚基础:注重培养学生不仅具有完备的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知识,又有力学、机械、电子等相关理论知识,更有人文方面的素养;重实践:有大量的实践课程,如课程设计、大一项目学习、大二科技创新、大三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大四生产实习、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HRT 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复合材料大赛等课程或活动;个性化: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和课程进行学习,同时本专业已成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空间材料”等专业方向;留学宜:专业对应的国外大学专业是材料科学,其核心知识是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方法等几部分,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与之无缝对接,不需要另外补修课程。
师资情况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高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40位教授学者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博士化率100%。提倡“教授上讲台”,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达到100%。为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专业为每个大二及以上年级的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全程指导学生的成长成才。
课程体系
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受到材料制备、组织表征、性能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和加工工艺、环境等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以及材料设计、制备与工艺控制的基本方法,具备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材料设计、材料性能优化、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材料应用和材料生产管理的知识和能力。核心课程包括固体物理、材料热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分析测试方法等。
同时,专业邀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开设多门高水平共建课程,为开阔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国际交流的水平奠定基础;邀请知名企业技术总监开设企业家课程,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造就行业领军人物创造条件。
科研实践
专业以空间环境材料行为及评价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与绿色制造技术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金属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为科研平台,并拥有教育部“先进陶瓷复合材料与涂层创新引智基地”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航天材料与表面工程”海外学术基地两个国际学术平台;2015年哈工大以空间环境材料行为及评价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申报并获批开展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大科学工程建设,是航天特色发展的里程碑。教学科研基地拥有材料制备、材料改性、组织表征、性能测试与评价等各种系统和仪器设备共计270余台,满足了大部分实验和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条件保障。
近10年专业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28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近三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军委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总装预研等科研项目150余项,到账经费约2.0亿元。年均发表SCI收录论文约200篇,在高水平论文发表方面取得了突破,在Nature Materials、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Nano Energy 、Nano Today、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Carbon 、J. Am. Chem. Soc.、Acta Mater.等领域顶级期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学生国际交流、留学项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国际上许多著名高校和研究单位有合作关系,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东北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尤其在高科技航天领域与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德国等国的权威单位有长期的合作。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伯明翰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高校签订了2+2、3+1、3+2联合培养协议,每年派出本科生10余名。
学生学习、生活
专业学生学习风气浓烈,教学、自学资源丰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工作岗位锻炼。同时,专业广泛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建设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基地,鼓励和扶持学生自主兴趣团队,以复合材料世界杯赛、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光威杯”中国大学生高性能复合材料科技创新竞赛、“祖光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等专业赛事为基础,为学生提供锻炼、成长和展示的舞台。近三年本专业学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国家奖励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
毕业生去向
本科生超过70%保送、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其余就业学生中超过65%在国际知名企业、国企或各类科研院所工作。
国内深造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境外深造院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马里兰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
就业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一汽集团、华为、中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