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校友风采

坚持信念 成就梦想:轨道焊接专家戴虹校友

2010/04/18 2121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这就是哈工大会四川校友、西南交大材料工程学院戴虹教授所秉持的人生格言。正是坚持着这一信念,使她迎来了人生中的辉煌,事业上的巅峰。

    2009年7月2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意义特殊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昆明考察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时,听取了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重点项目“数控式气压焊轨作业车研制”的项目主持人、西南交大材料学院焊接研究室戴虹教授的焊轨系统自主创新情况汇报。当得知这是我国自主创新、具有完全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世界第一台数控气压焊轨车时,总书记十分满意地说:“你们干得很好。这样才能真正打造自己的品牌,做一个一流的大型机械制造企业。”接着,他高兴地向研发和调试人员表示祝贺,两次与戴虹教授亲切握手,并勉励项目组成员再接再厉,加强自主创新、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尽快走入国际市场。

    “一路走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信念的力量和坚持不懈的努力。面对着重重难关和阻碍,我只能力排众议,发挥长期从事轨道焊接技术装备的学科优势,相信科研立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坚持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努力打造一流的轨道焊接技术和装备,提升我国铁路焊轨技术装备竞争力。如果在困难时却步,只会拥抱失败,反之,坚持真理,苦干实干,永不言弃,才会有成功的机遇”。正是因着这样的信念,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戴虹教授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04年,戴虹教授等一批科研人员曾亲自带领工人在青藏铁路的修建过程中成功使用数控式小型气压焊轨机焊接钢轨,并在检测后发现使用气压焊方法焊接的钢轨质量甚至优于使用闪光焊焊接的钢轨。但是,即便是数控式小型气压焊轨机,仍然存在平顺性差的不足。戴虹教授也在那时意识到,目前我国迫切需要适用于本国国情、焊接质量稳定、性价比高的焊轨技术和成套装备,只有生产出高度自动化的气压焊机,钢轨焊接质量才会更加稳定。

    西南交大焊接研究所以戴虹教授为主的课题组早就涉足钢轨焊接,首先是对钢轨焊接中影响焊接质量的“灰班”缺陷组织结构和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同时与教师和研究生们一道先后与成都铁路局合作,对引进钢轨闪光焊机进行了系统改造。与此同时与济南铁路局合作对其进口焊机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使之成为数字化钢轨闪光焊机,在应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与此同时,针对过去现场焊接用得最多的小型气压焊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对钢轨小型气压焊机气流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成套设备进行了研究,对焊炬摆动幅度和频率的自动控制,以及三段加压的顶锻位移量的闭环控制,开发了完整的计算机数控气压焊技术。同时,进一步研究了适用于现场钢轨气压焊参数检测系统,该系统与数控气压焊控制箱联合使用,由数据采集模块的USB接口用传输线直接与笔记本电脑连接,适时的对现场钢轨气压焊参数进行采集及数据处理,可进行参数设置、数据采集、图形显示、质量管理和生成报表,同时用此对钢轨气压焊的三维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实测,研究了变化规律,对焊炬加热火孔结构尺寸的优化和调整,对工艺参数的优化和选定,为钢轨气压焊的质量管理和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经过多次自主研究、开发和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的计算机数控气压焊机,在多个铁路局使用效果良好,为提高青藏线钢轨的质量做出了贡献。 

    青藏铁路纵贯青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里,多年冻土地段达550公里。高寒,缺氧,低压,坡度大,温度大,温差大,风沙多,雷电多等,自然环境异常恶劣。能在技术上可行性地段铺设无缝线路,对于提高行车速度,减少线路维修,降低运营成本,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外部环境恶劣还是只是困难之一,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也出现过经费不足,技术不过关等问题,可戴虹教授一直坚定自己的信念,埋头苦干,攻破技术难关,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正所谓弃而舍之,朽木不折,弃而不舍,金石可镂。至此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气压焊轨车”才诞生,并日益发挥着它的重大作用。

    带着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戴虹教授获得了许多殊荣:
    1999年钢轨接触焊灰斑缺陷形成机理及电路控制荣获成都铁路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年主研完成铁道部“跨区间无缝线路锁定接触焊作业车研制”获中铁一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主持铁道部青藏铁路格望段无缝线路试验段关键技术研制子项目获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

    在谈到所获得的这些成就的时候,戴虹教授谦虚地表示:“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这只是我的事业和责任。很感谢长期关心支持我们团队的各级领导、合作单位同志们”。

    对于现阶段已经取得的瞩目成就,戴虹教授并没有感到满足,在她心中还有很多理想等待实现。因为深知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戴虹教授也希望自己可以更加壮大和发扬这项技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有理由坚信,带着这样的坚持精神为工作无私奉献的戴虹教授,在今后还会为学校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简介】(转自:前沿网)
    http://www.tfhit.com/BBS/View.aspx?fbId=53&Id=51852

    戴虹:女,中共党员,1957年5月生,研究生,1974年7月参加工作,高校教龄24年,教授,材料学院硕士生导师,专长材料加工,铁道部轨道焊接专家,国际焊接工程师(IWE)。现任教育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铁道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铁道学会工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焊接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职工技术协会焊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焊接学会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委员会委员;《电焊机》杂志社编委等。

    戴虹同志于1985年6月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研究生毕业来校任教。长期以来,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党、爱校、爱学院,顾全大局,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师德风范,潜心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治学、辛勤耕耘,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取得了可喜成绩。

     教学方面:先后开出8门课程,积极开拓我校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与国际接轨(毕业时成为国际焊接工程师IWE)的新路;指导硕士研究生40余名,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百余名。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实际,让学生尽早了解学科前沿最新成果;以国际先进焊接装备为主攻研究方向,联合相关企业单位搭建高基点人才培养平台;将学生带到工程现场,亲临指导,言传身教,启发式教学,关心学生全面发展,从科研实战中培养学生为科技献身敬业、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论文工作必须经过实际检验方能答辩。在指导的毕业生中,党员占95%,获IWE证书占25%,获校优秀硕士生占26%,在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专利6项。由于毕业生们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神佳,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解决问题快,适应性强,得到用人单位重用,多数已成为技术骨干或高级管理干部,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所主持的“搭建高基点人才培养平台,探索研究生成材新路”教学改革项目,于2003年获得学校研究生教学成果二等奖。

     研究方面:研究方向为焊接自动化与质量控制技术,长期致力于轨道交通焊接工程的高效强韧化焊接技术及先进装备等方面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开发研究,致力于成果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成效。先后主持国家创新基金、铁道部青藏铁路焊接等重大科技开发计划项目10项,主持完成产学研科研项目20余项;其研究成果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其中6项获专利,其成果已成为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共50余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及教学成果奖4项,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与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所主持的铁道部重大科技开发项目“数控式气压焊轨作业车”,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第一台现代化焊轨装备创新产品,已通过专家评审出厂,正在应用考核,这一标志性成果于今年7月25日在昆明中铁向胡锦涛总书记专题汇报,得到胡总书记的充分肯定,曾先后在新闻联播等媒体上正式公开多次报道,为我校争得了荣誉;曾先后获铁道部火车头奖章、四川省新长征突击手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