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校友风采

[院士风采]雷廷权

2013/06/08 11242

 

      雷廷权(1928.1.23-2007.12.6)。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家。陕西省西安市人。1949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60年获莫斯科钢铁学院副博士学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研究工作。开创我国形变热处理基础研究,提出多项新工艺并在导弹及火箭弹壳体、汽轮机叶片、车刀等重要零件上获得应用;率先开展双相钢及双相组织热处理研究,提出新的强度理论。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专著8本。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获得荣誉及奖励

  雷廷权教授是我国形变热处理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在形变金属动态再结晶、亚组织形成及强化机制等方面有多项新的发现,并在许多重要零件上获得应用,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在国际上开创了形变化学热处理新领域。他带头在我国开展双相钢及双相组织热处理研究,首次发现了相硬化和相软化现象,在双相组织微观变形与断裂行为、双相钢强度理论及实际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他提出了高温回火脆由a相中碳化物微沉淀引起的新机制,修正了世界公认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迈克曼教授晶界偏聚理论的不足,该教授来信表示赞同。1985年以来,在国内系统地进行了ZrO2陶瓷中相变过程、相变韧化及晶须韧化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大力开展了陶瓷复合材料在航天工业的应用研究,利用短纤维及颗粒复合增强石英陶瓷,成功解决了烧结致密化与析晶的矛盾,为航天防热部件提供了透波型及不透波型两种崭新的材料及工艺。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10余项,出版专著八种,发表论文390余篇(其中国外153篇),被引用(他引)256次(其中国外87次)。

 

工作经历

 

1949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机械系;

 

1951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及工作;

 

1956年赴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进修;

 

1960年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1962年被评为副教授;

 

1978年晋升为教授;

 

1981年首批被批准为热处理专业博士生导师;

 

1997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1~1987年担任哈工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主任职务。

 

 

教育经历

    雷廷权教授1949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机械系,1951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及工作。1956年赴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进修,1960年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一、二、三届);
国际热处理联合会(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Heat Treatment and Surface Engineering, IFHT )副主席(1993)、主席(1994~1995)、执委;
金属精密热加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MRS)常务理事;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材料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主席(1994~1995)、执委;
金属精密热加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MRS)常务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1987~1991、1999~2003);
中国兵工学会材料分会理事;
国家教委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2-1996);
全国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研究会理事长(1984~)等。
先后被聘为西安交大、国防科大、吉林大学、吉林工大、山东工大、沈阳工大、河北工大、青岛化工学院(现青岛科技大学)、华东冶金学院、安徽机电学院、山东矿院(现山东科技大学)等十余所学校的兼职教授。曾先后到美国、瑞典、印度、日本、前苏联、法国、英国、伊朗、韩国等十余个国家考察、出席国际会议或讲学。现任《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金属热处理学报》编委会主任委员、《材料科学与工艺》编委会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 

金属热处理、陶瓷材料

 

学生培养

  雷廷权教授是哈工大热处理专业的创始人之一,长期致力于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学科的教学工作,讲授多门课程,培养出一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先后培养了博士生35人及硕士生多人。《高质量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等教学成果分别获得省和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他先后荣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航天工艺突出贡献者等多个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