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新闻

3名同学在2015年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大赛(黑龙江赛区)决赛中获特等奖

2015/05/04 1862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办、并与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协会、黑龙江省热处理学会、金属精密热加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大赛(黑龙江赛区)决赛”于4月30日8:00在哈工大隆重举行。全国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闫牧夫教授主持开幕式,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韩文泰副主席致开幕词。国家教指委委员、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校长郭二军教授,黑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哈工大材料学院书记、耿林教授等11位专家到会,近2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观摩了决赛。
    热处理给予材料极限性能、赋予装备关键件服役寿命,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是新兴产业的基石。我国热处理创新人才匮乏,致高端装备关键件核心热处理技术不能自给。作为中国热处理专业人才培养发源地的哈工大,在中国工程院、全国相关学会/协会及高校/企业的支持下,创建了从“渐进”到“突破”的热处理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厚基础、强融合、重突破”指导思想和“学以致用、触及巅峰”培养理念,形成了“战略引领、三位一体、渐进突破、双准认证”培养模式,打造出热处理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大赛,是面向全国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在校生的竞赛活动,是学生热处理创新成果的展示平台,是发现和培养热处理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大赛激发学生对热处理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热情,创新热处理技术,支撑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
    2015年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大赛(黑龙江赛区)决赛,包括资格赛、预选赛和决赛。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佳木斯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相关专业的317名大学生,报名参加了2014和2015年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认证统一考试,255人通过,取得参加预选赛资格。255名选手以个人或小组形式提交创新作品,于所在学校进行比赛,并按通过资格赛选手人数的20%,遴选出进入决赛队伍。
    4月30日8:30-17:30,全省遴选出的52支参加决赛队伍,分别就参赛作品做了精彩报告,评委从作品的设计思想、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提问和点评。贾晓俊同学基于Fe-C系掺杂N致相变点降低思想,形成了渗氮与激光淬火硬化层倍增技术,使渗氮钢复合硬化层突破1.0mm,指导高端装备关键件长寿命高可靠性制造;廖名情同学的作品“65Si2MnWA钢Q&P处理的组织预测”,实现了淬火碳配分及AR量的预测,可指导航天关键件高强韧性制造;蔡松婷同学成功制备出高电导率、低热导率的AgNaxSb1-xSe2热电材料,阐明了其中的科学道理,支撑此类热电材料的应用;吴道雄等同学的“基于智能算法的真空热处理设备隔热层设计”,给出了经济节能型高温真空热处理炉设计思想和方案;刘邦涛等同学建立了IN718镍基高温合金激光熔化成型系统,走进未来“3D”成型领域;张翔宇等同学引入形变诱导扩散思想,实现了TC4的低温540°C渗氮改性,在国防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刘爽等同学基于理论计算,阐明了N和Cr在bcc-Fe中行为,为不锈钢表面改性层设计提供了思路;段誉等同学针对低合金高强钢ZG28MnCrMo,提出一种多次热处理替代调质实现组织细化,提高低温冲击韧度的方法;陈瑞果等同学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指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HAP热处理后的稳定结构为六方结构,而无单斜结构存在;等等。本次参赛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专家最终评审,哈工大贾晓俊的“38CrMoAl钢离子渗氮与激光淬火硬化层倍增技术”、哈工大蔡松婷的“AgNaxSb1-xSe2的组织结构与热电性能”及哈尔滨工程大学张翔宇等的“TC4低温(540°C)渗氮及耐磨性能”3项作品获得决赛特等奖、另评出一等奖17项、二等奖27项、鼓励奖2项,获奖成果推荐在《热处理技术与装备》上发表,该刊物是面向全国8000余热处理企业、研究机构和热处理工作者的核心期刊,可以预计,通过该平台上述决赛成果将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上述决赛产生的等奖和部分一等奖作品,被推荐参加5月30日至6月1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大赛总决赛”,预祝我省参加总决赛队伍再创辉煌!
 
闫牧夫教授主持决赛开幕式
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韩文泰致开幕词
决赛队伍代表现场讲解与答辩
决赛现场
决赛队伍代表与专家合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5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