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沙刚教授讲学通知
2015/09/28
1311
受学校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资助,应材料学院王玉金教授邀请,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沙刚教授近日来访我校,并将进行学术报告,具体安排如下:
报告题目:原子探针分析技术及其在先进材料研究上的应用
报告人:沙刚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牛津大学博士
时间:2015年9月29日上午9:00
地点:材料楼522会议室
摘要:原子探针正在发展成为材料微观结构和成分研究的重要分析手段。通过在原子尺度上揭示的材料结构和成分的定量信息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先进材料的科学认识, 进而为先进材料的设计,开发以及可靠安全的使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近十年来,原子探针分析设备和技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突出反映在观察区域的几何尺寸扩大和数据采集速度方面的巨大的提高。这些明显地改善了原子探针数据的统计学上代表性和可靠性。与先进的扫描汇聚离子束制样技术,以及激光脉冲分析技术相结合,原子探针不仅能分析导体,还能分析半导体和绝缘体。不仅能获取晶内结构成分的定量信息,而且能准确揭示晶界和低密度第二相的成分信息。这些综合结构和成分信息,正在迅速地深化我们对材料组织结构演变的认识理解。本讲座将概述该分析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其应用发展趋势,并例举该技术在新型半导体原件表征和金属纳米材料上最新应用。
报告人简介:
沙刚,1964年出生,牛津大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导。1981年考入东北大学金属压力加工系,1985年获东北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东北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7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2002年获牛津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2001年加入牛津大学三维原子探针研究团队,从事原子探针和计算机原子尺度模拟结合研究铝合金和核反应堆材料组织演变。2007年加入悉尼大学做高级研究员,从轻金属和原子探针应用方面研究。2014年回国在南京理工大学任特聘教授,并与CAMECA公司合作组建了中国先进原子探针技术分析中心。
主要研究领域:原子探针三维分析技术及其在先进材料研发中的应用。研究工作包括:铝合金的溶质团簇行为和机理的研究、先进高强度航空铝合金的早期时效中亚稳态相形成机理和硬化机制、核反应堆高压容器钢和管路钢热老化行为和组织演变机理的研究、高韧性和高稳定性纳米晶金属材料的溶质原子纳米结构和溶质元素的分布的调控、控制溶质纳米结构开发高韧性和高耐腐蚀性MgLi合金、催化剂、三维半导体器件、生物材料表面成分结构的研究等。在英国参与多项工业联合研究项目,在澳大利亚期间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澳中合作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在诸多大型国际专业学术会议(包括 TMS和国际铝合金大会)上20余次应邀作特邀报告。迄今已在包括Nature Mater.、Materials Today、Acta Mater.、A.P.L.等重要国际学术刊物等上发表SCI论文70余篇,被他人引用1000余次,目前H-index为19。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